Back in mid life

查看个人介绍

淘宝同款文艺

嗯,文艺哈

我认为得是穷到连馒头都掰开两半吃,还要跑到书店去蹭书,到家电城去看电影,自己弄把300块的小提琴拉古典乐……文艺的人可以因穷没节操到看10块一本的街头盗版,可以胡乱穿着不考虑搭配或风格,可以是鸡窝头可以是人字拖…… 

但底线是不放弃爱好,因为对于他们,这已经成为苦中的乐。 

-----------一道分割线,下个工序来相见---------------- 

文艺一定要和小资区分 

比如我月入万金看交响乐团演出,我家里有台三角钢琴,我穿着打扮的像个绅士,我学习芭蕾舞,我做想走就走的旅行…… 

可是我享受的只是金钱带来的“优越”“品质”,所以我才会随波逐流,才有所谓《畅销书》还有伴生的电影,才有热销的淘宝同款……

-----------------切了浇道,下面继续-------------- 

奇妙的是,畅销的“文艺”无论坑害了多少小资人士去投入一个个血本无归的文艺之举,无论让多少人开始向往那种所谓的文艺生活甚至怨天尤人,它们歌颂的永远是穷文艺的人。

就像一个个电影小说里面的“艺术家”“音乐家” ,他们开始穷,过程穷,结果还是穷。

就像那些成功人士的自传,他们最爱记载的不是成功后的日子,而是有如丧家之犬的岁月。 

但最终,这些畅销的书籍电影的结尾,却透露出一种优越而优雅的气息。那些音乐、美术、咖啡、旅行、摄影都成了大宅中昂贵的装饰品,成了下午闲暇时光佐餐的茶点。

 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矛盾,辛酸的讽刺。

-------------锯了冒口还有三段!-----------------

也许当文艺变成小资,而小资又戏剧性地再次面临生活的压力时,这些所谓“文艺”届时就变成了累赘,成了长路上压死骆驼的稻草,而不是黑夜身旁的一支蜡烛。 他们从大宅里搬出来变成钱,变成文艺的回忆。

而这时我们再次发现真正的文艺还躲在地下室里,在地铁上,在天台,在某个已经知名的24小时营业书店里的台阶上,躲在蓝色灰色黄色的工装里,躲在运动布鞋里……

我们赞叹,我们向往,我们将它捧上神坛,让它重新成为大家追捧的淘宝同款文艺。 


评论(3)
热度(3)
 
©Back in mid life | Powered by LOFTER